2月11日,《科技日报》头版聚焦我市“新春第一会”,刊登了题为“把创新基因植入产业发展血脉——江苏盐城出台《行动计划》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报道,对我市为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做出的努力予以肯定,进一步激发了我市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动能。以下为报道原文:
把创新基因植入产业发展血脉——江苏盐城出台《行动计划》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技日报2025年2月11日第01版
【培育新质生产力在行动】
◎本报记者金凤
2023年,聚焦绿色低碳;2024年,聚焦新型工业化……2025年,江苏省盐城市将“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明确为新一年工作的“风向标”。
2月5日,盐城市召开全市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会,印发《盐城市科技赋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要推动科技强市建设,打造全国领先的绿色低碳创新中心、长三角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枢纽、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力争到2027年,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跻身长三角中心区城市前10强……
“聚焦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就是要进一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强市、融合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盐城市委书记周斌说。
深耕产业赛道,创新主体加速涌现
大会上,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江苏分中心揭牌。该中心由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组建。公司副总裁陈秋华表示:“我们将依托创新中心,突破风力发电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开发新型系统构架,应用新材料、新工艺,全面提升我国风电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江苏分中心落户盐城;盐常宿淮光伏集群入选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盐城工学院参与完成的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答卷上,盐城的诸多成果引人注目。此外,5047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新增高企50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02家,则彰显了盐城构建创新主体“高地”的新实力。如今,在中国城市科技创业能力排名中,盐城位列第35,增幅居江苏第一。
成绩的取得,源于盐城以创新为魂、以产业为基的系统布局:2024年,盐城聚焦“5+2”战略性新兴产业和23条重点产业链,编制重点产业链创新图谱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指南,推荐申报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345项、前沿技术研发项目20项、应用场景13项、发布“揭榜挂帅”榜单11项……
“我们要主动拥抱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创新的基因植入盐城产业发展的血脉,成为引领盐城发展的最强音。”周斌说。
推进产业强市,发挥创新引领作用
“科技领军企业是新技术需求的最先捕获者和新技术成果的最终应用者。要深入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行动,加强前沿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周斌说。
《行动计划》提出,突出领军企业培育、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打造科创企业集群。此外,《行动计划》还明确,将鼓励科技领军企业围绕产业发展和技术攻关需要,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核心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等组建创新联合体,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导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到2027年,新增瞪羚企业200家、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3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5家。
科技赋能,正让盐城的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布局呈现新面貌。
在《行动计划》中,盐城将改造提升五大传统产业,加快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同时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3+3+3”产业体系,建设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先行先试区,探索应用全钒液流、锌铁液流等新型储能电池技术,推动钙钛矿等新一代高效太阳能电池在盐城投产……
“推进产业强市建设,既要壮大总量,更要提升质量,关键要靠创新变量。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让更多科创之花结出产业之果。”周斌说。